欢迎来到河南豫升专升本官网!
请先 登录 注册
首页  >  高校直通车  >  河南理工大学

2015河南理工学院及专业介绍

【报考指南】   2024-11-21 23:49:13 作者:  浏览:7775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集了一大批优秀学者。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59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等19人;外聘数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下设8个教学系(教研室),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三电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省级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省级电气类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团队、省级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拥有《自动控制系统》、《供电技术》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现有矿山控制工程博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侧电)等7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3906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12名,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成绩斐然,取得国家银奖、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90余项。近年来本科生年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

展望未来,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将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按照大类招生。自动化类包括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2个专业。电子信息类包括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考生选择大类填报专业志愿,入学后通过两年的大类基础课程的学习,根据自己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申请选择该大类下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另外,学院在学生入学的第2学期,根据学生志愿和成绩从自动化类学生中选拔30人组成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班”。

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自动化领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中,卓越计划班着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卓越工程设计与研发能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要求掌握系统的控制理论,通过系列基本工程训练,使学生具备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电机与拖动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技术、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运动控制、机器人或数控系统伺服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检测、网络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技术研发、系统运行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自动化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轨道交通自动控制、信号检测以及运营组织等方面知识,能够在轨道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自动检测与系统设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以控制理论和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方面的知识。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轨道交通控制基础、区间与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轨道交通通信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轨道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自动化、自动检测与系统设计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设计及设备维护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

本专业培养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系统、信息网络、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电子信息工程类基本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基本电路、信息论与编码、计算机网络、电磁场与波、数字图像处理、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子、电信、广播与电视、电子商务、车辆电子、通信、物联网等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系统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跟踪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电路与系统、信息电子技术、传感器电子学、电工电子材料与光电子等方面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以电子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方面较系统的知识。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基本电路、通信原理、电磁场与波、光电子技术与应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CPLD/FPGA原理与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工电子材料与电子电信产业、光电工程技术、广播与电视、信息物联网等电子信息科学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系统运行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信息类]

本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通信、图像与信息处理、光学工程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是以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为基础,以光信息的辐射、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专业。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光学、信息光学、光电信息处理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光电子学、数字图像处理、射频识别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光电子技术、信息通信、信息工程等领域产品设计与制造、科技开发与应用、运行管理等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侧电)[电子信息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检测转换与处理、自动化仪表设计、测量与控制系统开发、网络集成及智能仪器研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创新意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管理才能、协作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特点是以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为基础,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学生通过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测控技术及仪器方面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具备设计、开发和应用信息系统和集成电子设备的能力。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测控电路、电工电子仪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图像检测技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虚拟仪器、微机原理、智能仪器、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应用、计算机网络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仪器仪表制造、工矿企业、交通、电信、医疗设备、质量技术检测等行业从事电子信息系统、传感器、精密仪器、自动化仪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特点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与波、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高电压技术、微机继电保护和电气安全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发电、输电、供配电、工矿电气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气设备和电力传动等方面的研发、设计、试验与系统运行分析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本专业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以“2+2”培养模式合作办学,培养具备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且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特点是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教育相结合、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主要课程:英语(听、说、读、写)、电路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数字及数据通讯、电机学、电力工程基础、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微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微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等。其中电磁学引论、电力系统能量转化与电机等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且由外方教师授课。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企业如外资或涉外企业、研究院所等从事发送电、供配电、工矿电气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气设备和电力传动等方面的研发、设计、试验与系统运行分析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519,3987511  邮箱:jxxy@hpu.edu.cn

学校1946年设立机械工程学系,2005年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工147人,其中专职教师124人,教授31人,副教授6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辅导员1人,校“太行名师”1人,校级示范教师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9人。

学院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系、机械设计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和机械工程基础部等6系1部;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所、机械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精密工程研究所、机械传动与系统仿真研究所、流体机械工程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有1个国家工程实训中心。

[机械类]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4个专业按机械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机械类”。入学经过一年半的大类基础学习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下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矿山机电等3个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在机械制造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技术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研究或教学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矿山机械、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电机拖动与控制、流体机械等。

学生毕业后,可根据所选方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运行与经营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类]

本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重点学科,着重培养具备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能源动力、制冷空调、新能源利用等行业部门进行产品研究、设计、开发、运行、应用、管理及营销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机械设计基础、流体机械原理、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液压传动与控制、制冷原理与应用、制冷压缩机、空气调节、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和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制冷与空调工程、能源转换与利用以及新能源技术)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安装、开发和销售等工作,也可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侧机)[机械类]

本专业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着重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及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智、体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个性发展良好的多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精密机械与仪器设计、精密机械制造工程、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控制工程基础、信号分析与处理、精密测控与系统、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工程光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精密计量、精密测量与控制等领域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车辆工程专业[机械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而全面的车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并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技术和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检测与营销等工作的汽车工程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工程控制基础、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液压及气压传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热工基础与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汽车试验学、汽车设计、专用车辆/特种车辆、汽车数字开发技术、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机电企业等单位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科学研究、教学、试验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本专业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以“2+2”模式合作办学,着重培养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对中美机械工程设计制造理论、理念有较深理解,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性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数控技术、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热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工程设计、系统动力学、机械制造装备与设计、机械零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另外,国际学、微分方程引论、材料科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工程设计、制造过程、系统动力学等12门引进课程为全英文教材,以引进外籍教师和双语教学等方式讲授。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外企或国外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运行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下设力学系、建筑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7个教学系部;建有1个实验中心和岩土与地下工程、深部巷道支护理论及技术开发、人工环境控制与节能技术3个研究所;建有力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部矿井建设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生态建筑与环境构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力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及相关的主要领域。

学院拥有矿山建筑工程、矿山岩土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力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力学、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土木工程(含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3个方向)、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2个合作办学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科专业)。目前在校博士生、硕士生246人,本科生2302人,专科生250人,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项目80余项,承担大型企业委托项目100余项;出版专著14部、教材18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8项;被SCI和EI收录论文33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Duke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等6个国家的7所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25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交流,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5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

今天的土木工程学院,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工程、矿井建设、生态建筑与新能源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土木类]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选择专业自主性,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4个专业按“土木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土木类”。学生入学后经过1至2年的大类基础知识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土木工程专业[土木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力学、结构、岩土、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发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隧道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及市政工程等部门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与开发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土木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建设工程法律、计算机管理综合知识,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外向型、开拓型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组织行为学、建设法规、工程管理软件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市政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等国内外土木工程或其他相关工程领域从事工程决策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银行、保险、房地产公司从事评估、咨询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土木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环境控制、能源供给系统、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能胜任城市供热、供燃气系统与设备、环境系统和供能设施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管理的工作,适应低碳经济建设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主要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流体输配管网、建筑环境工程、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设备工程、供热工程、制冷技术、通风工程、空气调节、燃气输配、建筑设备工程预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经济管理、环保部门、建筑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科研单位、教育机构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工作。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土木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力学、结构、岩土、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胜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工程技术骨干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测量、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土力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城市地下规划与设计、基础工程、地铁与轻轨、地下建筑结构、隧道工程、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地下工程施工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相关的设计研究院、高等院校、施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从事城市地铁、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地下商业与工业空间、市政工程等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学、开发和咨询等工作。

工程力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计算技术与实验技能,能在有关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问题相关的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程序设计、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流体力学、实验力学、计算力学、工程结构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铁路、土建、石油和化工等工程应用领域从事力学基础理论研究、大型工程软件开发、数值分析、实验设计和工程设计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本专业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作办学,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分析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对中爱土木工程设计和管理理论、理念有较深理解、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木工程、力学工程、力学、结构理论、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与地质学导论、土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基础工程、结构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木结构设计、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交通规划与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建筑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和建筑规划院等部门就业,也可出国继续深造。

资源环境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967,3987968  邮箱:zhxgb@hpu.edu.cn

资源环境学院前身是原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地质系,1961年10月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95年5月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5年5月资源环境学院成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教授 24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7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555”人才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7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

学院下设5个教学实体单位、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研究方向包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及相关领域。

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古生物学与地层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工程、环境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6个本科专业和地质工程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1921名、硕士研究生196名、博士生16名、博士后6名,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等领域。

学院近5年来承担和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部“973”项目和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学院在遗迹学、瓦斯地质与煤层气地质等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法国、英国、日本、阿根廷、波兰和丹麦等国的7所高校建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派出2至3名优秀教师到国外留(访)学,并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

今天的资源环境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遗迹学、煤田地质与瓦斯地质学科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地质类]

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3个专业按“地质类”招生,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只需选择“地质类”。入学后经过1至2年的大类基础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申请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地质工程专业[地质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与管理,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以及各类水利、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工程力学、工程数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矿产勘查与评价、岩土钻掘、地质工程施工,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试验测试技术。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勘查与设计单位、国土资源系统、城建系统、水利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矿山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就业。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对区域地质调查与勘探的室内、野外工作方法,具有对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矿床地质、矿床分布规律等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初步能力,掌握固体矿产、气态矿产和液态矿产勘查的理论知识、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等领域从事固体、流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沉积岩石学、岩浆岩与变质岩、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煤及煤层气地质学、矿产勘查与评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瓦斯地质学、遗迹学理论与应用、矿床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

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勘查、开发(开采)与管理以及固体、液体、气体矿产资源勘查、生产、评价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管理等部门就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地质类]

本专业培养具有地质学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地球探测技术手段及其地球信息获取、管理、处理与分析、传输、成果输出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工程及地质资源勘查、地质信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它地学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地质学理论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基础与技能、信息技术理论与技能3大专业优势。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数字地质填图、电法勘探、勘探地震学、地球物理测井、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遥感技术及应用、地学信息处理与分析、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评价管理、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市政工程、城市规划、道路交通、信息技术(IT)等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从事相关工作。

地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本专业是按照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主要培养具备地球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与管理,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以及各类水利、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卓越技术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工程力学、工程数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分析、地质灾害防治、矿产勘查与评价、岩土钻掘、地质工程施工、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试验测试技术。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程勘查与设计单位、国土资源系统、城建系统、矿山企业、水利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煤油气勘探开发相关的生产、设计单位及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就业。

环境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以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环境保护规划、污染防治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置、环境监测、土壤污染与修复、环境影响评价、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矿山环境保护、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环境地质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学、计算机绘图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工程公司、工矿企业、环保类公司、城乡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就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科学知识,较好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及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基本素质,专业基础扎实,具备较强的实践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水害防治与资源化等方面的规划管理、评价、设计与施工,以及水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治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水力学、普通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查、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资源勘查、专门水文地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资源能源、地矿、水利、交通、城建、农林、环保等部门及相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就业,从事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教学等工作,或出国继续深造。

生物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能力,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生物技术产业、医药、食品、园林、环保等行业和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基础理论或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或出国继续深造。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667,3987681  邮箱:chjyb@hpu.edu.cn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是在1923年焦作工学院建立的测量工程学科基础上历经90多年的专业增扩、院系调整而发展起来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和测绘学科的优秀人才。拥有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101人,其中高级职称47人,博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7人,校二级太行学者1人,三级太行学者2人;拥有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和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型团队;刘先林、王家耀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学院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多位知名专家受聘为研究生导师。

学院下设5个教学实体单位、3个研究系所,拥有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涵盖测绘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以及城乡规划及主要相关领域。

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有测量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近2000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博士生24名,博士后11名,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等领域,并在矿山测量和矿山开采沉陷监测领域培养了多位知名专家。

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863”、“973”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等纵向科研项目近100项,其中1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等25项,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10项;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2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先后派出10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3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0余次。

今天的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数字矿山建设、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测绘类]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按“测绘类”招生。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需选择“测绘类”,入学经过1年半的大类基础学习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和市场需求选择相应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测绘工程专业[测绘类]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的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受到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测绘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地图制图学基础、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变形与沉陷工程学、矿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卫星导航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制图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和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城建、交通、农林、水利、电力、房地产和工矿等单位从事测量工程以及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测绘类]

本专业培养具备摄影测量与遥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遥感影像获取、信息处理、解译与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能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教学、生产及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较强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测量学基础、航空与航天摄影、基础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近景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解译、微波遥感、GPS原理与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遥感、水利、交通、电力、石油、城建、环保、文物保护、航空摄影、农业、林业、地质、煤炭、矿山等行业和部门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生产、设计、规划和管理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测绘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本专业是在测绘工程专业建设基础上,获准的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受到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测绘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受到工程实践训练,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制4年,采用“3+1”培养模式(即学生有3年时间在校学习,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联合培养基地学习和进行毕业设计),部分专业课程聘请企业高水平的专家进行授课和指导,学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的共同指导下,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习和训练。

主要课程:数字地形测量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大地测量学基础、地图制图学基础、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变形与沉陷工程学、矿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卫星导航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制图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测绘、城建、交通、农林、水利、电力、房地产、矿产资源开发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测量工程设计、实施和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GPS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原理(Oracle)、计算机图形学、GIS设计与开发(C++)、数据库基础、高等数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GIS的理论研究单位(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GIS理论研究及教学工作,也可在GIS的设计与开发单位(部门或公司)、软件开发行业从事GIS的设计、开发工作,还可在GIS系统的应用领域(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从事与GIS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土地资源管理学、国土资源评价与规划、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有计算机应用、规划、测绘、估价、投资分析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城建部门、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房地产评估、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国土规划与管理、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和保护、地籍管理、土地经济、土地信息系统、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土地资源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不动产评估、城乡规划、土地生态学、土地整治复垦、土地信息系统、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土地管理与房地产管理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勘测规划部门、城乡建设规划部门、矿山企业及土地规划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资源勘测、规划利用与管理以及房地产策划与开发、物业管理、不动产评估、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也可在教学、科研和设计部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数理统计学等理论基础,掌握地理、资源、环境、生态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及基本技能,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科学思维、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气候学与气象学、现代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地图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自然资源学、自然资源评价、环境科学、环境影响评价、计量地理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环保、水利、气象、农林、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资源管理、环境治理、生态修复领域从事自然资源评估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划、生态景观重建及自然地域系统修复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学科点硕士学位研究生。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城乡规划、区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等理论基础,掌握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应用与管理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承担城乡建设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土地规划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GIS原理与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地图学、计量地理学。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建、规划、国土、旅游、房地产、人口、资源与环境等相关领域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城乡规划、区域发展、土地利用、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报考地理学、城乡规划、区域经济及土地资源管理等学科点硕士学位研究生。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是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历经焦作矿务大学采矿冶金科、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等不同发展时期。

在100余年的历史征程中,能源学院群星璀璨、薪火相传。先后培养了中国工程院张铁岗、原煤炭部总工程师尚海涛等知名学者和专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Syd S.Peng),教授2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8人,博士生导师1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5人。

学院下设采矿工程系(含煤层气教研室)、工业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拥有采矿工程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建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煤矿岩层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拥有采矿工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矿业工程一级硕士点、系统工程二级硕士点以及矿业工程领域、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设有采矿工程(含煤层气方向)、工业工程、交通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2184名,硕士研究生461名,博士研究生24名,博士后7名,形成了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近5年来,学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完成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63项,科研总经费1.2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8项。学院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肯塔基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并派出10余人次出国学习、学术交流或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吸纳人才,力争建成以矿业工程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若干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培养掌握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矿山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矿山经济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矿山电工、矿山机械、矿山测量学、矿山地质学、岩体力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学、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固体矿床开采、岩土工程领域,从事固体矿床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安全监察等工作,或在教育、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采矿工程专业(煤与煤层气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利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与通风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备煤层气地面开发和井下瓦斯治理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煤层气地质与勘探、煤层气资源开发规划与工程设计,以及井下瓦斯抽采、矿井通风与安全等方面从事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地质学、煤油气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探、钻井工程、完井工程、采气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岩体力学、流体力学、采煤概论、瓦斯地质学、井下瓦斯抽采、矿井通风与安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煤炭、油气、地矿等领域,从事煤层气工程或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安全监察等工作,或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优化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系列课程、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因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等。

学生毕业后,适于在现代化生产企业、管理型事业、社会服务业及公共事业单位等从事生产组织、协调等以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交通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与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施工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及相关研发能力,能在交通领域从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交通工程设计、交通工程建设与施工、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具备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运筹学、交通工程基础、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道路与交通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原理、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与省、市级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工程单位、咨询单位、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建设与施工、交通控制系统设计与管理等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早在1909年建校之初,学校就开办了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成立了通风安全教研组,历经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通风教研室、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通风安全教研室、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等不同发展时期,2005年5月,在原安全工程系与瓦斯地质研究所基础上成立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7人,在读博士14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7人,省特聘教授4人,一级太行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0人。学院教师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创新人才等师资培养计划。

   学院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减灾防灾工程及防护工程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设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安全工程专业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博士生4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位居全国及河南省高校各专业前列。

安全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安全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管理,在政府部门进行安全监察,在研究、设计、咨询等单位从事安全工程与管理方面的研究、设计、检测、评价、咨询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制图、计算机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防火防爆、安全法规、安全监测与监控、煤矿地质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瓦斯地质、工业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职能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安全管理、职业安全与健康的监察、监测与监控、安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安全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工厂、矿山、地面与地下建筑工程的通风、空调与安全技术管理、设计、检测、评价等工作,还可从事安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安全工程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试点班,主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安全管理、矿山灾害防治技术等安全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安全工程领域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管理、检测检验、评价、设计、监察、事故救援、预案编制、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工程管理能力,满足矿山安全工程领域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制图、计算机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煤矿地质学、矿井开采、矿井通风、瓦斯地质、瓦斯灾害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井粉尘防治、矿井水灾防治、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法规、安全监测与监控、工业安全技术、井巷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煤炭企业从事煤矿安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安全监察等工作,或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部分毕业生可免试直接推荐攻读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消防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技术与方法、消防政策法规等知识,具备消防设计与安装、消防监测与管理、火灾安全评估、火灾事故调查分析、消防安全技术研究等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消防燃烧学、消防安全管理、火灾动力学、火灾化学、建筑防火设计、消防工程概预算、消防给排水与水灭火工程、防火防爆、火灾探测及报警控制、建筑通风与防排烟、火灾调查方法与鉴定、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选择继续读研究生,或在建筑设计院所、消防建筑公司、企事业单位、公安消防部队、大专院校等从事与消防有关的教学、科研、工程设计与预算、工程施工、消防管理、火灾调查扑救和组织灭火救援等方面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学校的年度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94人,教授20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和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13人,校太行学者、太行名师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8人,

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等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矿业工程、化学工程3个工程领域硕士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个本科专业,建成3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支省级双语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目前有在站博士后11人,在校博士生、硕士生109人,本科生1798人,学院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生和硕博连读资格,2014年毕业生考研率高达39.2%,居学校前茅。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建有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形成了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有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是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对外交流,目前已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美国肯塔基大学、以色列工学院、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日本山形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项教育、科技交流合作与学生培养;每年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内外讲学、进修或攻读学位,近30名教师具有国(境)外教育背景或访学经历。

建院10年来,学院曾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1项、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1项、河南省优秀院士工作站1次,先进党委1次、学校年度目标与绩效考核综合优秀4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单位7次等多项校级及以上荣誉。

[材料类]

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社会需求的适应性,2015年学院按材料类招生。材料类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河南省特色专业,主要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文教材双语授课。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等3个方向,分别按照专业培养。材料类按照大类招生,学生在第3学期根据志愿和成绩分专业及方向进行培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材料类]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及生产条件间的关系,具有材料性能测试、生产过程设计以及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设备的能力。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材料测试技术、热工设备、建筑材料、超硬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材料的制备、材料成型与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还能到材料应用企业和销售企业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材料类]

本专业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化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制备工程、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基础、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聚合物分析方法、塑料制品及模具设计、聚合物成型机械、高分子实验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学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金、信息、生物工程、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领域从事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或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方向)[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国防军工、冶金机电等各行业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培养掌握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冶金、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金属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成型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金属学、材料热力学、材料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学、热处理工艺及设备、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设备,金属材料表面改性、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学生毕业后,可到科研机关、设计院(所)、大中型企业单位,在材料加工理论、成型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冶金机械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也可到学校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材料类]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自然科学及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及技术和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热加工工艺基础、热加工工艺设备及设计、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CAD/CAM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科研机关、设计院(所)、大中型企业单位,在材料加工理论、材料成型过程自动控制、成型工艺过程及装备设计及先进材料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也可到学校从事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包括矿物加工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2种培养模式。该专业已加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自2014年始,在读优秀本科生可申请赴海外公费学习。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德智体美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矿物加工学科理论基础和良好科学素养,获得矿业工程师基本训练,善于沟通合作,可在复杂矿物加工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营中承担任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面宽、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选矿学、矿物加工机械、电工学、矿物加工过程检测技术、矿物加工自动化及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矿物加工工艺设计、技术经济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矿山企事业单位从事矿物(包括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二次选矿)的分选、加工、转化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卓越计划班)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矿物加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矿物加工工程领域内的工艺设计、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实行3年校内理论学习,1年企业工程实践的3+1联合培养模式。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机械设计、矿物岩石学、选矿学、煤化学与实验、矿物加工工艺设计、非金属矿加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验研究方法、选矿生产实践案例分析、岗位实习、选矿厂电气设备及自动化实训、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现场毕业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矿山企事业单位从事矿物(包括煤炭、金属和非金属矿物、二次矿物等)的分选、加工、转化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学和化学工艺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及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现代化生产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过程优化、对现代化工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及对化工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进行开发与设计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仪表与自动化、化工设计、煤化学、煤化工工艺学、碳一化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可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冶金、信息、轻工、制药、食品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厂操作与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或到金融、市场营销、商检、外贸、海关、政府机关等从事相关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全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9人,副教授78人,博士(含在读)80人。

学院下设计算机系、通信工程系、信息管理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实验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等9个教学机构;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室、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室、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室、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室、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室、工程数字化与仿真研究室、数据库与软件设计技术研究室、现代服务科学与技术研究室、高科技开发公司等11个科研机构;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信息化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山信息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国家Linux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等7个科研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矿业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工程2个硕士授权领域。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学院先后建设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等4门河南省精品课程和《C语言程序设计》与《数据库系统原理》2门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校本科生、研究生3500余名。软件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设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科专业,在校生510余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检测与控制、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图形图像处理及应用、矿山通信技术等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120余项,取得了8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多部。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北京邮电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并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2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或学术交流,每年邀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2010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

今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矿山信息化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库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字图像处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原理、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办公自动化、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进一步深造,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河南省特色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网络、单片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与编码理论、现代交换原理、移动通信、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通信系统、信号处理、移动网络优化、电子设计、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或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信息系统建设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物联网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基本技能与方法,能从事物联网感知、有线/无线网络通信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集成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与应用、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等。

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

本专业注重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测试、项目管理等知识的传授,强化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过程改进、CMM成熟度模型等训练,与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联合校外实训中心和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及实践经验和项目组织的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模式设计、软件建模、编译原理、软件开发解决方案、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NET程序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化建设规划、软件设计开发、软件工程技术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

本专业培养拥有计算机系统与结构、计算机组成与接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与分析、电子与电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科学素养、较高英语水平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应用创新型高级计算机专门人才。本专业主要特点是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开发实践相结合。

主要课程:英语(听、说、读、写)、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语言处理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其中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编码理论、机器视觉、传感器与驱动器、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自动控制、通信与安全协议等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授课。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软件开发、硬件设计、科学计算、过程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多媒体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研发、测试与性能分析、智能信息处理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网络工程专业

本专业注重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大中型网络系统和网络应用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管理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系统及网络应用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和运营管理以及有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程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从事网络系统和网络应用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软件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精通JAVA相关编程技术,具备开发和应用等必须的基本技能,能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关系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Linux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基础、JAVA编程技术、AJAX、WEB应用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JAVA应用程序开发、网站系统开发、J2EE 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网络技术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维护等实践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职业竞争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原理与TCP/IP、Windows/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基础与安装配置、交换路由基础、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布线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IT行业,从事网络组建、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站设计和编程、网络安全等工作。

软件技术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软件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练掌握.NET技术,具有较强网站建设与维护、WEB编程、软件编码与测试、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C#数据结构、网页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C# Windows开发、WEB Framework、软件测试技术、ASP.net WEB开发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网站、电脑公司、软件公司等从事.NET应用程序开发、网站系统开发、软件开发与测试工作。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及一定的应用、维护、组建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能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维护和管理,从事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和信息发布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原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网络数据库、统计学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编程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专业英语、电子商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实施管理和评价、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等工作。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院下设公共数学教学部、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等3个教学实体单位,非线性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2个研究所,以及大学生数学建模校级实验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计算、运筹控制、金融数学等数学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

学院现有数学一级硕士点,数学省级重点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480名、硕士研究生24名,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学院近5年来承担和完成了4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1项面上项目、10项青年基金项目和2项联合基金项目等;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约60篇;获得了包括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门省级精品课程等在内的多项教学成果奖励。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10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3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

今天的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数学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数学类]

学院按照数学大类招生,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个本科专业,大类招生目的主要是数学基础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二年级的第2学期初进行专业选择,按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及学院适当调节进行专业分流。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类]

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教学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运筹与优化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农业、交通运输、天文气象、航天航空、地质矿产、财政金融、保险核算等部门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工作,教学与科研工作,数学模型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类]

本专业注重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信息学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初等科学研究训练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值计算方法、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信息论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单位、企业集团、计算中心、经济信息等部门从事科学计算和软件研制、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控制等工作,也可以在大专院校从事数学教学和科研工作。

物理化学学院


学院设有4个系(应用物理系、物理系、应用化学系、化学系)、2个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1个专业资料室,其中2个实验中心一次性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物理实验中心在河南省高校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学院承担着全校理工类专业376门课的本、专科基础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任务,以及部分研究生专业的教学任务;设有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应用物理3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和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2个硕士学位点,化学工程领域和材料工程领域2个硕士学位点,2个校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院级研究所。现有CCD单晶演示仪、离子阱液质联用仪、荧光光谱仪、频响分析仪、长窗高压相平衡系统等大型专业仪器,价值人民币684万元;有普通教学仪器、设备5011台(件),合计人民币1324.38万元。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700余人。

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承担和完成了29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1项。学院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约45篇,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秉承百年老校的荣耀,沐浴着新世纪的朝阳,物理化学学院将进一步强化管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夯实基础,力争把学院建设成为学习风气好、教学质量高、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应用物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应用物理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电工电子学、激光应用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太阳能技术、制冷技术、红外技术、微波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的(如激光、光电信息和传感器等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培训、技术、营销和管理等工作,或选择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学习深造。

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的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光谱分析、化工基础、材料结构分析、材料表面技术、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原理与工艺学、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专业外语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材料化学及与其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等从事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及管理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系统扎实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应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及其他相关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制图、高分子化学及物理、精细化学品合成、天然产物分离技术、应用电化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光谱分析、功能涂料与涂装、高分子合成工艺等。

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科研院所、公司和企业等部门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如药物、材料、环境等领域内进行教学、科研、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人。学院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和金融学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企业管理省级重点学科,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会计学省级特色专业;拥有1个二级博士点,2个一级硕士点,3个二级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MBA)。设有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教学系部,经济管理研究所、财务会计研究所、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旅游管理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200余人,另外还招收留学生,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思维、以人为本、科教并重、团队意识、质量兴院”为核心价值理念,全体教师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在近30的发展历程中,培养了大量的志士才俊,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思潮澎湃、学科交融的学术氛围,铸就了追求卓越、勤奋务实的精神品质。学院坚持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根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走“管工结合”的办学道路,教学与科研互动,规模与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办学规模稳定增长,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质量工程再创佳绩,企业管理及相关学科保持省内领先水平。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技能,能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形象策划、行政管理、商务谈判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方向)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培养具备会计、审计学、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会计理论,能运用现代会计审计方法和手段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事务所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金融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通行的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及其它部门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学、中央银行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投资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经纪公司、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贸易、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对外贸易政策法规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跨国公司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财务和金融管理的技能,能运用现代财务和金融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国际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金融市场学、投资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金融企业、会计事务所、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及旅游与酒店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旅游法律法规、管理理论、规划操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旅游行政管理、饭店、旅行社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组织行为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及其相关的经济、法律等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从事营销工作和管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能熟练运用于具体行业营销与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物流管理、商业谈判与推销、客户关系管理、公共关系学、消费心理学、广告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管理学、经济法、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并通过模拟训练和实践锻炼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营销实际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从事管理、教学好科研等工作。

外国语学院

学院下设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和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等4个教学系(教研室),认知语言学研究所、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育研究所、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研究所、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所、日语语言与文化研究所、日本文学研究所、中原文化翻译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所(研究中心)。拥有英语语言文学1个校级重点学科,涉外事务管理方向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设置英语、日语2个本科专业,开设英语、日语、俄语等3个语种课程。在校本科生480人,硕士研究生13名。

近5年来,学院的科研项目、论文和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获得突破。本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河南省哲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91项;发表论文456篇,其中核心和权威核心期刊103篇;各类成果获奖10余项。

学院积极加强国内外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国内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本科生实行联合培养;国外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北卡农工大学合作开设网络课程,与美国查塔姆大学顺利签署“3+2”合作办学协议,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文学与人文学院第二语言英语教学专业进行本科生交换合作培养,与日本福山国际外语学院合作开展“日本留学直通车”项目,每年选派交换生到境外多所高校学习。另外,学院鼓励教师多渠道、多途径出国进修,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目前出国进修的教师已超过70人。

今天的外国语学院,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教研条件完备、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过硬、科研成果丰硕、招生规模适度,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河南省高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并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在英美文学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英语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精神,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本专业在教学实践中以“厚基础、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原则为指导,着力于学生基本功训练,把商务、教育和科技等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导论、英语国家概况、第二外语、国际贸易实务、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内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或到政府涉外部门和外资企业从事翻译、管理、文秘、贸易洽谈和交流方面的工作,也可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日语专业

日语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以及合作精神,扎实的日语基本功和专业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发展需要的日语专业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交际口语、分析阅读、基础写作、视听说、演讲与辩论、学术写作与研究方法、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笔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日本文学概、日本语言概论。

专业方向课程:

商务:经贸日语、商务日语、簿记、流通;

科技:科技日语、信息日语、科技文献翻译;

旅游:旅游日语、饭店管理、导游概论; 

文献:文献日语、检索;

国情:国情研究、文化研究、中日语言对比。

学生毕业后,可到日本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亦可到政府涉外部门和外资企业从事翻译、管理、文秘、对日贸易方面的工作,亦可到大中专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从事日语教学工作。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高级职称18人。学院常年聘请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艺术设计学院、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院校的教授、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等共10余名担任学院兼职教授。现已形成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博士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稳步增强,创作设计能力显著提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下设6个教学实体单位,建有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中韩美术、传媒与社会发展等3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设有建筑科学技术、工业设计2个硕士点,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学等6个本科专业,设计类专业在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评估中获优秀评价。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计1212名。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素质全面、创新能力突出,多人次在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赛事中获奖,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学院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先后派出师生21人次到国外或台湾进行学习与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外知名学者、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等来院讲学。学院还与河南省邮电印刷厂等多家央企下属的知名公司与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建有多个实习基地,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

今天的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正以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为指引,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中原文化艺术,为推动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并具有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结构与构造基础、建筑物理、建筑设备、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园林与景观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所)、各类建筑公司或房地产企业,从事城镇规划、各类公共建筑设计、住宅与居住区规划设计、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古建保护、园林设计及室内设计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城乡规划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具备城乡规划设计、城乡规划管理、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及原理、城乡规划原理、城市设计原理、城乡规划设计、建筑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乡基础设施、城乡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建筑与城市法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城乡规划设计院(事务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构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园林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也可在建筑设计机构、城市建设系统、房地产开发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从事技术、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超前的设计思想,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能够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图学、设计素描、色彩设计、二维造型基础、三维造型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设计创意学、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学、模型、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开发设计、家居产品设计、交互系统设计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等单位、部门从事产品开发与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传统艺术教育为根基,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的平面设计、装饰艺术和现代数字媒体、互联网设计于一体,着重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以及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事业单位、传播机构、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创作、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图形创意、设计学概论、字体设计、装饰绘画、计算机辅助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版式设计、黑白画理、插画设计、印刷设计与工艺、书籍编辑与设计、CIS设计、传播学原理、网页设计、陶艺基础、装饰雕塑、包装设计、丝网印刷、装置艺术设计。

学生毕业后,能在企事业单位、设计(平面、视觉、印刷、装饰、工艺产品开发、展示、广告等)部门、中等学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创作、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空间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各种问题,能清晰地表达设计思想,熟悉室内外环境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掌握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具备较强的空间表现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熟悉材料及加工工艺,进行综合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基本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基础、中外设计史、设计学概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设计表现技法、数字图形设计、中外建筑史、展示设计。

学生毕业后,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园林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在相关学校或单位从事环境设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还可以从事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广告学专业

本专业注重培养具有广告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设计技能,较全面地掌握广告的本质特征及营销、策划、创意、设计、媒体、广告运作等领域知识,能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内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媒介机构、广告业务部门、出版单位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工作与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传播学概论、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中外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设计基础、美术基础、广告摄影与摄像、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

学生毕业后,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广告行政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工作。

文法学院

学院下设中文系、法学系、大学语文教研室3个教学实体单位。拥有1个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怀川文化研究中心、中外诗学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了汉语言文学、法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同时学院拥有图书资料室以及供法学专业模拟审判使用的模拟法庭、焦作法律援助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作站等设施,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有效平台。

学院现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文化事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等4个校级重点学科;有汉语言文学、法学2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776名、硕士研究生36名,形成了科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承担和完成了100余项厅级以上项目,包括1项国家后期资助项目、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院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CSSCI论文约20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科研和教学成果获得包括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学成果奖、河南省教学标兵、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先后派出20余人次到国内外进行访学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2008年以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2次。

今天的文法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以创建“活力文法、厚实文法、和谐文法”为理念,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关键,突出文法特色,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汉语言文学和法学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与理论写作水平,较强的研究和阅读欣赏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社会团体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教学、文秘、编辑、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学、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外国文学专题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中等学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从事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新闻、出版等机构从事宣传、管理、文秘、采编、创作等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掌握法学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经济、财会、管理、外语等相关知识,具有从事立法、司法、行政、仲裁、法律辅助、社会法律服务等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环境保护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司法机关、立法机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律服务机构等工作。

应急管理学院

学院拥有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博士、硕士授权点,公共管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急管理工程、灾害风险管理2个二级硕士授权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公共事业管理(政府应急管理与安全社区建设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方向)和管理科学3个本科专业(方向)。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安全与应急管理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在学院。

学院注重学以致用,积极服务全国和地方社会治理和经济建设。承担了河南省政府“十一五”和“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起草工作。与河南省应急办、广东省应急办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济南军区71762部队、台湾铭传大学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

学院培养的学生以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称赞。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20余人次。参加河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获奖10余人次;5人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2014年就业率达到97%,多名学生成功考取了选调生或公务员。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政府应急与安全社区建设方向)

本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鲜明特色,实行“厚基础、宽口径、有专长、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战略,凸显社会管理、应急管理和安全社区建设培养方向,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与社会学基础,具备现代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安全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以及大中型企业从事社会治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学、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安全管理学、应急预案编制与演习设计、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导则、社区管理、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安全社区建设概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文秘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和大中型企业等部门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接受硕士、博士教育后到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安全管理方向)

本专业方向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我校特有专业方向,发展战略目标是:与国际接轨,保持国内领先。本专业培养掌握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从事突发事件全过程管理,具备较强战略规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控制决策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公共安全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运筹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安全管理学、突发事件指挥系统、公共安全预案编制、公共安全演习设计、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应急决策理论与方法、应急搜寻救援、灾后心理恢复、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管理、应急信息管理与危机沟通、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组织从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工作,也可在接受硕士、博士教育后,到相关研究机构和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管理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用先进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能力,具有较强实际管理能力和一定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紧贴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成为满足公共管理、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多重需要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运筹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安全管理学、公共安全预案编制、公共安全演习设计、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工商企业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以及在相关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咨询工作,也可出国留学继续深造。

体育(太极拳)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403;3987831  邮箱:tyx@hpu.edu.cn.

体育(太极拳)学院成立于2010年4月,其前身是1958年设立的体育教研组,历经1995年体育教学部、2005年体育系等不同发展时期。

学院拥有专职教师7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人,在读博士5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师1人、骨干教师1人,校级太行学者1人、校级太行名师1人、教学名师2人、示范教师2人、骨干教师14人,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

学院下设5个教学、训练、科研实体单位,1个运动生理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部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平台;设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2个本科专业,公共体育事业管理1个二级硕士点,具有保送研究生资格,近3年研究生考取率在40%以上;建有有1个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体育馆,是省内目前最大的综合性体育馆,2个标准塑胶田径场,112个各种球类场地,9个室内小型训练馆,体育场馆面积达到10余万平方米。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群众性体育活动领域中从事技能指导、健身咨询、组织管理、经营开发等工作。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在学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健康指导等领域从事武术、体育养生及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武术概论、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中国武术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医学基础、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专项理论与实践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传统武术传播、传统保健养生、安全保护和管理等领域中从事技能指导、运动训练、健身咨询、组织管理、经营开发等工作。

音乐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171,3987178  邮箱:yyxy@hpu.edu.cn

音乐学院创建于2007年7月,是河南理工大学最年轻、最具活力和特色的学院之一。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1人。现有音乐表演1个本科专业,含声乐、舞蹈、器乐、理论4个专业方向,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音乐教育管理专业)。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300余人。

学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和优势,积极组织校内外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跃了校园文化,展示了我院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情趣,提高了师生的艺术品位。学院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省内外各类专业比赛,曾多次荣获重大奖项,在同类学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创一流”的办学思想,学院全体师生决心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奋发向上、开拓创新,抓好本科教学,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为把音乐学院办成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艺术学院而奋斗!

音乐表演专业

本专业含声乐、器乐、舞蹈、理论4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理论和实际表演技能,和较高音乐表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声乐、舞蹈、钢琴、西洋乐、民乐、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基本乐科、数码钢琴、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外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中国音乐史及作品欣赏、合唱及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歌曲作法、音乐美学、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歌唱表演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专业文艺团体、社会团体、艺术院校、文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传媒公司及研究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

医学院

护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人员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或到社区、康复机构、疾病控制中心等单位从事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也可到教育、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药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动力学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从事药品销售代理工作。

护理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从事临床护理、社区健康服务、预防保健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预防医学、精神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老年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医学科研设计、护理礼仪、文献检索、康复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临床营养学。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康复保健工作。

助产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础医学、护理学及助产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助产工作中的问题,适宜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护理工作的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助产护理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护理伦理学、人体解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高级助产学、妇科护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与人际沟通、健康评估、社区护理、预防医学、医学遗传与优生、护理管理学、急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临床营养学、医学科研设计、护理礼仪、文献检索、康复护理学。

学生毕业后,可到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护理工作。

药学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药物制剂的设计和制备、一般药物及其制剂的分析检验和鉴定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课程。

学生毕业后,可在药品生产企业(中、西药制药)从事药品生产、质控、检测和产品的销售工作,也可在医院制剂,医药公司,药店等部门从事药品调配与经营工作,还可在各类药物研究与开发单位、医药院校等从事药学辅助的科研和实验管理工作。

针灸推拿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基础理论,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康复和保健单位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中医学基础、经络腧穴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急救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养生学、针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医学伦理学、中医内科学、小儿推拿学、推拿治疗学、西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医籍选、医学心理学、针灸推拿技能训练。

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针灸推拿治疗、康复和保健工作。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医学检验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较强的医学检验实验技能,能够在医院、医学科研实验室、检验检疫、医疗保健及医疗器械开发、销售领域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及销售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医学统计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药理学、微生物学及检验、寄生虫学及检验、免疫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基础、临床医学概要、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医学研究所、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从事检验技术工作,也可从事医学检验领域相关试剂或器械的销售代理工作。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固定义齿修复工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全口义齿修复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完成各类口腔修复体及常见口腔活动矫治器的制作,并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口腔常见病的诊疗和预防保健,可在义齿加工企业、基层口腔医疗机构等从事口腔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固定义齿修复工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工艺、全口义齿修复工艺、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医学美学、口腔工艺技术概要、临床疾病概要、医学科研设计、文献检索。

学生毕业后,可到义齿加工企业、基层口腔医疗机构、社区口腔预防保健部门、口腔设备及材料营销等部门工作。

鹤壁工程技术学院

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是2015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河南理工大学二级学院,由河南理工大学与鹤壁市政府共同管理,办学地点在鹤壁市淇滨区朝歌路5号。学院的设立是为了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当地高等教育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吸纳当地企业参与办学,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鹤壁市政府为学院提供必备的办学条件、办学经费、实习实训场所,协调企业参与办学,负责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河南理工大学负责学院的招生、学籍管理和毕业证书发放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由河南理工大学会同鹤壁市政府、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制定并实施。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土木工程3个本科专业,2015年计划招生150人,每个专业各50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工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主要特点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相结合、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与波、电机学、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高电压技术和微机继电保护等。

学生毕业后,因其所学专业应用性强,就业范围广,可在发电厂、供电局、电网调度所、各类大中型企业,主要从事电力设计、建设、调试、生产、运行、管理、市场运营、科技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或从事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熟悉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在机械制造工程及其相关领域                                           从事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技术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研究或教学工作,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矿山机械、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电机拖动与控制、流体机械等。

学生毕业后,可根据所选方向,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以及相关领域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运行与经营管理以及教学等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力学、结构、岩土、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及一定的国际视野,熟悉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能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隧道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及市政工程等部门从事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与开发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办单位:河南豫升教育学校 学校地址:郑州市农业路与天明路交叉口西南角千盛广场(8号楼)4楼425室
Copyright © 河南豫升教育学校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2018419号-1